-
宁波有不少特色小吃,其中奉化溪口的千层饼“天下第一饼”很有名气。“天下第一饼”本名“千层饼”,原是当地生产的一种小饼,主要原料有面粉、芋头粉、白糖、精盐、植物油、芝麻仁、苔菜等。做法是先把芋头粉和面粉和在一起,加上海藻,擀成薄片,再折起来用炭火烘烤制成,入口松脆香甜。说起这饼,不
...
-
宁波市城隍庙步行街上,有家店铺的招牌很有特点,上无文字,而是画着一口缸,一只鸭子,一条狗。初见者不知就里,细问才知是家小吃店。原来,小吃店早先的店主姓张,乳名阿狗。他在制作小吃上很下工夫,名气越来越大,终于开起了小吃店。有了店铺总得有招牌呀,可阿狗是文盲不识字,他灵机一动,想起用实物代替。宁波话“张”音同“缸”,&am
...
-
“水席”是河南洛阳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,它风味独特,选料十分讲究,烹制认真精细,味道鲜美多样,口感舒适爽利,和龙门石窟、洛阳牡丹并称为“洛阳三绝”。 洛阳水席是豫戒的一个分支,始于唐代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。 水席起源于洛阳,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。洛阳四面环山,地
...
-
环绕桂林四周的各县少数民族都盛行“打”油茶,据说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誉为“爽神汤”。 油茶不说煮而称“打”,是各地的统一称法,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。油茶的统—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,用油炒至微焦而香,放人食盐加水煮沸,多数加生姜同煮,味浓而涩,
...
-
广州人嗜好饮茶。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“饮左茶未”,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,可见对饮茶的喜爱。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,也是“食在广州”的一大特色。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,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,不仅饮茶,还要吃点心,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。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。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,而且建筑规模宏大,
...
-
中国古代并无馄饨饺子之分。馄饨、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,大概我们的祖先发觉用面皮把肉馅包裹,不漏一丝缝、不透一点洞,没有“七窍”的“包子”才美味。于是就把这种“包子”称为“浑沌”,后来改为馄饨,一直沿用至今。 据说,在唐代饺子和
...
-
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,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。</o:p>
石涛是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。他自号苦瓜和尚,餐餐不离苦瓜。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。他对苦瓜的这种感情,与他的经历、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 石涛生于明朝末年,十五岁时,明朝灭亡,父亲被唐王捉杀。国破家亡,石涛被迫逃亡到广西全州,在湘山寺削发为僧。以后颠沛流离,辗转于广西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陕西、河北等地,到晚年才
...
-
哪咤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。传说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,夫人怀孕三年半,到头来生下一个肉蛋。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。一剑劈开,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,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,这就是后来起名为哪咤的神童。</o:p>
哪咤自幼喜欢蹦蹦跳跳练习武功。有一天,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,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,残害儿童。小哪咤见此恶徒,义愤填膺,挺身而出,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。东海龙王
...
-
旧时,萧山农民烧粥时有的还加点东西进去,它就是“田鸡块”,或称“田鸡块头”。做法是粥快好时,在钵中把面粉和水搅烂,用筷夹倾入锅中的面糊。夹出的块很像剥了皮的田鸡腿,故名“田鸡块”。其实就是粥加面疙瘩,加了面疙瘩,此粥便耐饥了。 江汉平原的“糊糊嘟&
...
-
寒冬来临,神州大地随处火锅飘香。 火锅的起源,迄今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认为起源于东汉,即为东汉的出土文物“斗”。另一说认为,它起源于南北朝。 在唐朝的时候,火锅系用陶瓷烧成,又叫“暖锅”。火锅也有简易的。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到吉林一带微服私访,一农户请他吃饭,只放一个炭火盆,盆上放一个铜勺,勺内有肉、蘑菇与白菜。康熙吃得
...
-
程咬金与金华酥饼在浙江金华,与金华火腿齐名的当推金华酥饼,金华酥饼形如蟹壳,色泽金黄,馅心有白糖、火腿、干菜等多种。相传,当年唐代开国功臣程咬金迫于生活,在金华开了一个做面饼的小摊。一次面饼做得太多,程咬金就将面饼置于炉头过夜。谁知面饼经过一夜烘烤,馅子里的肥肉油外浸,晶莹闪光,变成金黄的外壳,吃起来可口酥脆,满嘴余香,顾客吃了赞不绝口。这饼逐渐发展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“金华酥
...
-
北京传统风味小吃。茶汤味甜香醇,色泽杏黄,味道细腻耐品。 清嘉庆年间的《都门竹枝词》中有“清晨一碗甜浆粥,才吃茶汤又面茶”。 它的原料是蒸熟的糜子面,卖时再以滚水沏成糊状,加上红糖、白糖、桂花等佐料,吃起来香甜可口。早年街上的饽饽铺有带茶食的,店内有座儿,门外放置一把大铜壶,除卖茶汤外还卖油茶和奶酪等食品。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,和藕粉相类,原料也是糜子面。用
...
-
我国饮食史上的四大发明是:豆酱、豆浆、豆芽、豆腐。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酶酸大豆的方法生产富含氨基酸的美味食品———豆酱及酱油的国家;是第一个制作出营养丰富的大豆饮品———豆浆、豆汁的国家;是第一个生产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——
...
-
素菜是我国菜肴和食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它具有悠久的历史,在我国的菜肴中别具风格。 素菜具有以下三大特点: 别具风味,有利健康 这是因为素菜以绿叶菜、果品、菇类、豆制品、植物油等作为原料,味道鲜美,含有丰富的营养,容易消化,有的素菜还有抗癌和防腐作用,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。 选材广泛,珍品繁多 纵观我国的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各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素菜原料,不但味道好,而且营养成
...
-
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,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。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《扬州书舫录》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,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。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。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,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,菜点精美,礼仪讲究,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。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。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,分三天吃完。满汉全
...
-
1 四到奉:什锦头盒—个、下马点二式(粉果、烟麦)、上汤片儿面每位—盆。 2 四热荤:鸡皮鲟龙、蟹黄鲜菇、玉簪出鸡、夜合虾仁 3 四冷荤:酥姜皮蛋、京都肾球、酥炸鲫鱼、凤眼腰。 4 四双拼:菠萝拼火鹅 北菇拼猪腰 青瓜拼腰花 露笋拼鸡肉 5 四大碗:一品官燕 凤尾大裙翅 象拔虞琴 金钱豹狸 6 四中碗:虎扣龙藏、仙鹤烩熊掌、银针炒翅、鼎湖上素
...
-
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。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,由满族一、二品大臣坐陪。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,每年循例举行。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,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。《清稗类钞*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》一文中说:“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,值颁赏食物,必之去,曰带福还家。若无器皿,则以外褂兜之,平金绣蟒,往往汤汁所沾需,淋漓尽,无所惜也。̶
...
-
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,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,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,固兴宴者荣殊。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,宴时循宗室宴之礼。皆用高椅,赋诗饮酒,每岁循例举行。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。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,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。 丽人献茗:狮峰龙井 乾果四品: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苹果软糖 蜜饯四品:蜜饯银杏 蜜饯樱桃 蜜饯瓜条 蜜饯金枣 饽饽四品:翠玉豆糕
...
-
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,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。后妃王公,文武百官,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。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。如遇大寿,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,系派专人专司。衣物首饰,装潢陈设,乐舞宴饮一应俱全。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,于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,寿日前月余,筵宴即已开始。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、碟、盘等瓷器,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。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
...
-
时下流行韩国潮,就连红彤彤的韩国泡菜也备受青睐。其实泡菜最早还是源于我国,不仅有史料可考,就连美国的《纽约时报》也曾载文详述,文中说:“泡菜——发酵过的蔬菜,实际上在中国建造万里长城时就有了……”。相传秦代修筑长城时,民工们多以蔬菜佐餐,又恐蔬菜变质,故掺入米酒,让蔬菜发酵后产生
...